前几天知乎上有人推荐了几本书。以往也看到别人推荐书,往往不了了之,对别人推荐的书大多没有兴趣。而他推荐几本国学,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,但对我来说却从未拿起来读。《道德经》,《论语》,《易经》,《孙子兵法》和《黄帝内经》,我买了前三本,《孙子兵法》还没太大兴趣买来读,《黄帝内经》以前买来给母亲读,她略微了解医学,就买给她看。我自己都不感兴趣,这是不负责任的赠书。

凡事讲究规律,讲究缘分。我曾数次听别人提及国学,但都未提起兴致,这次看他介绍,突然有种空虚感,认为自己有必要一学。想必这就是缘分到了,自然就接纳了。买书时也只买了三本,因为我并不认为全部买来就是对学习动力的肯定,另外我也不想对知识过于贪婪。所以后两本还是看缘分。

三本书买来都只看了一点,由于语言晦涩难懂,加之蕴藏道理丰富,所以不敢贪多。虽然只读了两天,却感觉接触了新的世界。

《论语》中的礼、让、谦等道德修养让人变得谦卑,同时因自己以前的桀骜不驯和做点小成绩便沾沾自喜而感到羞愧。无知者无畏,对道理懂得少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懂得少,相反却认为自己很厉害,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。知者,道理懂得越多,认为自己越需要学习,所以做人处事更加谦虚。成熟的麦穗,更懂得弯腰,说得就是这个道理。我不敢自认为从无知蜕变为知,只能说知道自己无知,唯有脚踏实地充实自己。正相关的是待人少了点戾气,处事少了点脾气。当遇到同事或客户没有配合好时,不会因此致怒。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,也能安慰自己为什么不必生气,因此也不必制怒。

《易经》既像卜卦的书,又蕴含深奥的道理,前两篇天地龙马之论则包含人的生长消退,天笼罩地,地承万物。处事为人要顺天应时。是谓顺天改名,逆天戗命。人都希望有好的发展和结果,顺应天时,则会达到一定预期,而一味的追求极致则是逆天而行,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”。教育人们对自然对天地心存敬畏。

《道德经》开篇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就表明这本书的基调,强调个人感悟,道法自然。接着点名主题:无。白居易曾写诗“若道老君是知者,缘何自著五千文?”来诘问老子。白居易意思是,你不是说懂道理的人不说道理,道理说出来不就不是大道了么?那你为何还写《道德经》一书?

(有必要另起一段,是不想和这样的思想一起。)白居易这种诘难在当今网络上非常常见,挑刺找漏洞要比写文章整理观点并证明论述要简单得多,并且人的天性就是找毛病。不论网上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这类人,而遇到他们,曾经争强好胜的我会和他们争论,企图解释或掩盖他的锋芒,但后来我发现这都是无用的,因为这是两个观点在碰撞,除了乌烟瘴气,什么结果也不会有。所以如今我再遇到这种人则不会与他纠缠,不会把他的诘难放在眼里,他也就自然觉得没趣而消停了。扯远了。白居易他的诘问是针对老子本人的,但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是针对世人的,大道蕴藏在无中,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,而《道德经》则是起引子的作用,寥寥数言,言之若虚,剩下的就看后人造化了,所以还是十分有必要著书的。

《论语》将道理示人于言行,让人们在生活点滴中提高。《易经》将道理寓与天地,世间万物皆归于天地。《道德经》则最牛,开篇畅言无道,万物生于无,包括天地,简直囊括了《易经》,无中生有。单单一个“无”字,蕴含所有事物,所有道理,值得静下来仔细思量,静心参悟。

Share